xv6的文件系统设计 | Blurred code

xv6的文件系统设计

2021/01/21

LastMod:2021/01/21

Categories: xv6

xv6的文件系统大概介于ext2和ext3之间吧,相较于ext2增加了日志(logging)部分,可以确保异常中断下下次重启硬盘可以恢复未写入的数据, 相较于真实的文件系统,xv6的文件系统采用朴素的线性结构而不是真实场景中的B+树来维持磁盘索引,查找文件是O(n)复杂度。

xv6的文件系统呈现层状的结构(与网络协议的结构类似),进程需要从最顶层的fd查找到最底层,并且底层的inode,cache等结构对应用程序是完全透明的,其中比较重要的是buffer-cache层和logging层。

buffer层

其实buffer层没什么特别好说的,一个环状的链表,维持一个固定的head入口,每个被更新的块会被插到链表的head->next,每次查找最不常使用的块只需要查找head->prev就可以了。因为根据程序的局部性,如果一个块被访问了,那么接下来重复访问它和它周围数据的几率会比较大。

xv6 fs

// 每个数据块要维持引用计数,valid标志
struct buf {
  int valid;   // has data been read from disk?
  int disk;    // does disk "own" buf?
  uint dev;
  uint blockno;
  struct sleeplock lock;
  uint refcnt;
  struct buf *prev; // LRU cache list
  struct buf *next;
  uchar data[BSIZE];
};
//链表的数据结构
struct {
  struct spinlock lock;
  struct buf buf[NBUF];

  // Linked list of all buffers, through prev/next.
  // Sorted by how recently the buffer was used.
  // head.next is most recent, head.prev is least.
  struct buf head;
} bcache;

logging层

为什么我们需要logging层:因为操作磁盘上的数据并不是一个原子操作,而且是一个相当费时的操作,并且处理不好会有严重的安全危险。 假如系统在删除文件的过程中断电了,a文件inode指向一个已经被回收的硬盘块。我们再建立一个b文件,分配了被回收的硬盘块。那么我们可以访问a文件,实际上却读取的是b文件的内容!这里的原因是,回收硬盘块和回收inode两个操作并不是原子的。

logging层其实像是一个在硬盘上的缓存。xv6并不能直接操作硬盘上的数据和数据结构,而是将所有的操作变更登记到一个logging的区域,并通过一个commit函数将所有logging区域的操作复制到磁盘的数据结构上。

static void
commit()
{
  if (log.lh.n > 0) {
    //把所有修改后的操作写入到log块中(注意:log是实际在硬盘上存在的区域)
    write_log();     // Write modified blocks from cache to log

    //在这一步之前崩溃,所有的log块的写入会丢失
    //把log块(内存)的元信息写入log块(disk)上
    write_head();    // Write header to disk -- the real commit
    //复制log中所有数据到实际的区域
    install_trans(0); // Now install writes to home locations
    //在这一步之前崩溃,下次开机会重新复制log块的信息
    //清空内存中log块元信息的数据信息
    log.lh.n = 0;
    //重新更新硬盘上的log块数据
    write_head();    // Erase the transaction from the log
  }
}